用实际行动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记“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事迹表彰奖获得者李鹏辉
发布时间:2007-03-21 10:42:15 作者:校团委 来源:校团委
点击:
日前,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05级研究生李鹏辉凭借自己在环保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荣获2006 年度“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事迹表彰奖。 “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开展评选的,旨在表彰在环境教育、生态修复、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物和团队。该奖项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并成为环保领域中的知名公益品牌。本年度全国共有包括李鹏辉同学在内的十名优秀青年和十个优秀团队荣获该奖项的事迹表彰奖。
长期以来,李鹏辉热心环保公益事业,密切关注环保领域的前沿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在环保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社会活动方面,李鹏辉曾参加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环境与公众健康”调研,与15名全国优秀硕士博士生深入安徽宿州、浙江嘉兴的癌症村做暗访调研;曾在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参与人工湿地的设计、建造,研究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及改良盐碱地的机理,取得突出成就;2002年7月,在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主办的“中国农村市场质量状况调研活动”中,李鹏辉深入许昌县、长葛市、鄢陵县、登封市四县市,涉及10余乡镇,走访23个村庄,进行调研;在2003年7月的“让世界清洁起来”许昌特别行动中,李鹏辉从淮河的一条支流污染调查入手,对农村环保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市民进行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宣传活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许昌电视台等5家新闻媒体追踪报道。
在学术活动方面,他所撰写的调研报告曾获得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农村行优秀调研报告;他曾作为《环境文化通讯(中、英文)》执行主编,编辑发行面向全国青年环保志愿者的内部交流刊物,并编辑英文版通讯,向海外及外国驻华机构企业展示我国当代青年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做出的努力及贡献,获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此外,李鹏辉还曾担任国家环境友好工程义务监督员,并参与监督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评审过程,并担任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博士2005年中国希望之旅的特约协调官员,负责博士访华活动中和中方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获得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授予的首届中国“绿色卫士”荣誉称号;他曾在2005年、2006年 两次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和经历肯定了他的环保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坚定了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决心和信念。
在我校学习期间,李鹏辉曾担任化环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缘根与芽社团的创始人。在李鹏辉的带领下,绿缘根与芽社团作为一个由我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环保志愿者社团,从2003年6月5日成立至今,始终围绕“关怀社区、关注环境、关爱动物”的主题,坚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宗旨。在李鹏辉的带领下,“绿缘根与芽”先后参加了“绿缘在行动——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活动”、“绿色中国筑长城”系列环保公益活动、“让世界清洁起来Clear Up The World——河南许昌特别行动”等多项公益活动,并主办了2004年国际和平日庆典 ,积极进行“绿色能源”的宣传与推广……在成立至今的两年里,“绿缘根与芽”逐渐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得到广大人士的大力支持。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著名作家郭雪波、央视著名负责人撒贝宁、著名音乐人冯小泉、曾格格等曾为之亲切题词,环境文化促进会、“根与芽”、绿色和平、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也一直与其 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2004年,“绿缘根与芽”作为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周的发起单位之一,李鹏辉担任组委会主任,首倡在高校推广环境文化理念,策划并组织了首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周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网、北京外语广播等媒体纷纷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马宁秘书长、著名环保人士北京地球村廖晓义女士等知名人士出席了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的首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周启动仪式。在李鹏辉的奔波忙碌和辛勤付出中,“绿缘”逐渐成长为一个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颇具影响力的环保社团,并成为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国际环保组织“根与芽”的团体成员之一。
对环境事业无限的热爱和科学、创新的精神让李鹏辉在环保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采访中,他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对未来环境事业的美好憧憬,并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在进一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前提下,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共同努力。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令我们敬佩不已,祝愿他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再接再厉,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事业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