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矿区的转型发展仍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面临资源枯竭、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欠账、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降低等现实困难。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不少代表委员为老矿区的转型发展建言献策,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01 纳入国家试点项目 支持治灾与生态修复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谈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提交提案,建议国家出台支持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政策。
“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州露天矿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生态环境质量功能问题依然突出,多元化投入机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持。”赵延庆表示。
阜新海州露天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现代化露天煤矿,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该矿1953年投产,2014年关闭,累计生产煤炭2.47亿吨。经过半个多世纪大规模的开采,该矿形成了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投影总面积6.54平方公里的城市“伤疤”;煤矸石堆积量超过10亿立方米,矿坑及周边形成29.1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目前仍未全部稳沉。
赵延庆介绍,2018年9月以来,海州露天矿治理累计投入近4.9亿元,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果。2020年,阜新市被列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今年以来,阜新市把废弃矿山开发利用作为新时代阜新深入实施的“三项重点工程”和必须打好打赢的“三大战役”之一,确立了一体化推进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的治理思路,打响地灾治理攻坚战。
尽管如此,目前海州露天矿仍存在治理难度大、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
“根据初步估算,仅海州露天矿治理资金就将在50亿元以上,后续修复、开发、建设资金巨大。阜新市自身财力薄弱,无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治理项目中,治理工作资金缺口巨大。”赵延庆在提案中指出。
对此,赵延庆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国家在海州露天矿总体规划编制上予以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国家支持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区域纳入采煤沉陷区试点。三是国家在特大露天矿地灾治理和生态修复上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海州露天矿虽然已开展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但在后续开发建设与项目审批上还需要有总体规划作为支撑。”赵延庆表示,建议国家在重大项目前期费用上予以资金支持,支持该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总体规划,并予以批复。
赵延庆指出,该矿地质条件复杂,属于露天矿与井工矿伴生,既有露天开采工艺又有井工开采工艺,符合采煤区试点相关条件,建议将该矿及周边综合治理项目纳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国家试点,并给予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
“虽然阜新一直在开展综合治理工程,但工程体量都相对较小。建议国家支持海州露天矿开展大型地灾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并予以专项治理资金支持。”赵延庆说。
02 精准出台扶持政策 优先配置优质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谈支持传统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煤炭资源不可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煤炭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人员多包袱重、转型升级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表示。
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为例,2018年以来,累计贡献原煤1.01亿吨,同时承担了增储保供、人员就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经过多年来的高位运行,枣矿集团本部10对矿井大多进入资源枯竭期,有效可采储量不足2亿吨。
“如果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没有接续产业和资源,不仅企业和职工面临生存危机,而且会给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侯宇刚说。
近年来,枣矿集团推进资源整合、压煤搬迁、找煤扩量、精采细采、充填开采等有力举措,努力将本部矿井服务年限延长到10年至15年,为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依托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融入地方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优化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要求,积极赴陕北、蒙东等地区寻求优质接续煤炭资源。
侯宇刚坦言,从当前转型发展实践看,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一是外部资源获取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部分优质整装资源聚集在一些不具备煤矿开发建设条件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非煤企业手中,他们拥有可开发资源,但不具备煤矿建设条件和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一般采取对外招揽施工队伍的方式建设生产。二是煤炭行业具有规模优势,很多接续产业并不具备煤炭行业创造利润、吸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地方经济的能力。三是煤炭行业多年来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能力和骨干队伍,从事其他行业优势不明显。
侯宇刚建议,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依据煤炭企业所在省份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利好政策,精准出台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政策,在发展煤基高端化工、清洁高效煤电、煤炭设备制造、物流贸易等相关产业过程中,强化能耗、煤耗、土地等要素保障,并在安排重大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转化时,适当向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倾斜。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地方保护的政策壁垒,抓好顶层设计,支持有资金、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整合优质煤炭资源,提升资源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对尚未明确矿权的煤炭资源,优先配置给拥有专业优势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尤其是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在加速推进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支持国有煤炭企业战略转移、职工分流安置。
03 鼓励跨区域开发资源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东一采区701采煤队班长杨会军谈帮老企业走出困境
“参加工作22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煤炭为区域经济作出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东一采区701采煤队班长杨会军告诉记者。
龙煤七台河公司所在矿区是全国3个实行保护性开采的优质炼焦煤田之一,煤种具有特低硫、低磷、较强粘结性等特点,是鞍钢集团本钢集团重要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累计为该集团提供优质炼焦煤1.2亿吨以上。
“七台河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七台河公司经济总量、就业岗位曾占到全市半壁江山。”杨会军说,“但近年来,我也感受到了煤炭企业的生存困境。”
据杨会军介绍,随着资源萎缩、采深增加,龙煤七台河公司所在矿区煤层平均采高不足0.8米,剩余可采储量不足2.7亿吨,6个生产煤矿中有3个煤矿灾害耦合叠加。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从最高年产1460万吨降至目前660万吨左右,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在减弱。
龙煤七台河公司具有65年开发建设历史,该公司所有产业都基于煤矿发展,近2.8万名职工都依赖煤矿生存。
“面对企业发展困局,我们广大职工都很担忧,尤其是我们这些井下工人技能单一、年龄较大,离开了煤矿很难适应其他岗位。”杨会军说。
为此,杨会军建议国家加大对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关注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一是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煤炭企业的核心优势还是干煤矿,我们矿工的核心技能还是采煤。没有资源和矿井支撑,很难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杨会军表示。他建议,统筹安排矿区周边资源,合理向资源枯竭型企业倾斜,同时支持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地域、跨区域开发资源。
二是加大资金倾斜力度。针对资源枯竭型企业历史包袱重、矿工收入不高等问题,建议在征收税费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增加矿工收入。同时,资金支持企业加大薄煤层矿井安全投入力度,提升灾害治理和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结合煤炭企业产业基础、管理优势、技术特点、人才结构,本着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的发展思路,超前布局非煤产业,提升非煤产业反哺能力;加大推进市矿融合力度,共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融资平台,联合应对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让广大职工能够安心扎根矿山、奉献煤城。
04 建立振兴发展基金 充分用好存留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关注老矿区发展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困难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提案》。
近年来,开滦、徐州、枣庄、淄博等一批煤炭老矿区积极抢抓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
但是,在吉林、江西、四川、重庆、辽宁阜新、贵州林东等一些老矿区,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煤矿产能退出比重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经济效益不高、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综合服务能力供给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困难落后地区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问题难度极大,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用解决农村扶贫问题一样久久为功,让老矿区的职工与全国人民同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姜耀东说。
为此,姜耀东建议,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煤炭老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研究建立煤炭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研究化解老煤炭企业金融债务、政策性破产等政策措施,多渠道解决企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安置的资金缺口。深入研究减税降费政策,对于老煤炭企业给予特殊的税费优惠和支持措施。
二是研究制定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帮助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存留的资源、人才、设备等,找准适合矿区自身特点的稳定发展之路。支持有条件优势企业与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新建重大项目、新兴项目向老煤炭企业倾斜,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三是指导煤炭老矿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新格局。充分利用老矿区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对接先进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承接区域转型项目,加强与区域重点乡村、城镇、城市群合作,研究建立能源保障、科技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搭建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四是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鼓励老煤炭企业加强矿区深部及周边资源勘查,免收或减收矿产资源权益金和资源税,稳定矿区服务年限;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异地办矿项目审批力度,推动异地煤矿建设项目加快建成投产。鼓励老煤炭企业组建生产性服务项目公司,成建制走出去承包煤矿;鼓励老煤炭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参与国际合作,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和工程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