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教育部网站报道全国各地各高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报道中指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将校内的水龙头、水箱更换为节水龙头和节水阀门,学校配电增容改造工程中在设计时就采用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以降低能耗。全文如下:
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校园行动。各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通过采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节能,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加强节能减排监管等措施,努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推进科技节能。北京交通大学近10年来累计节电800余万度,节水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全校4年多的用水量。经学校试用、协助开发并推广应用的“绿地微喷灌系统”、“IC卡浴室收费系统”、“隔膜式脚踏沐浴器”、“智能化浴室管理系统”、“不漏水嘴”、“延时自闭阀”等节能新设备、新技术达50多项。东北师范大学采用红外线人体感应控制器来控制卫生器具用水的开闭,节水效果显著,累计节约资金70余万元。同济大学对部分用水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并将“建筑节能”理念融入到新建筑的设计和老建筑的改造工程中,建成了一批节能型建筑。中法中心大楼采用耐侯钢板和30厘米厚的挤塑板外保温,教学科研综合楼采用冰蓄冷系统、中庭通风系统、BA自动控制及智能照明系统、生态地下车库等。2006年学校水电费支出比预算减少100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07年水电费支出年初预算数为700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不超过6800万元,燃料开支也比上一年减少200多万元。
——推广使用节能设施,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安徽省教育厅成立了“全省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省教育系统的节能工作,并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采购项目严格审核采购经费,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有环保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此外,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探索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将校内的水龙头、水箱更换为节水龙头和节水阀门,学校配电增容改造工程中在设计时就采用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以降低能耗。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采用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利用地下水作为热交换媒介循环制冷采暖,与通常采用的风冷式机组相比省电达30%-40%,每年可节约40万元。华中师范大学加强基建、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对所购大宗物资全部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条件下实行招投标采购,把建设节约型高校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节能减排监管。清华大学积极参加“2007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派出19支学生社会实践支队,分赴全国35个地区,活动受众近万人。2007年学校共有43支实践队伍直接着眼于节能减排,在电力、煤炭、钢铁、冶金、石化、水电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一线数据。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绿色校园”节能活动,从“一度电的承诺”开始,重点调查了教学楼、校园道路、实验楼、学生公寓等地的用电情况。举办了“节电节能交流论坛”,20余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参加。参加论坛的学生表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节能卫士,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北京交通大学把节能减排教育列入大学生形势教育课的内容之一,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体系。一些勤工助学的学生还志愿当起节能巡查员,主动关闭无人上课和自习教室的长明灯,减少学校能源浪费。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分别举行了“节能减排”大型科普展、专家讲座、科普志愿者到社区宣讲及在校园开展节能减排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节能意识,学习节能方法,掌握节能技术,养成节能习惯,为环保校园和环保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