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资助政策畅通了我们的成才路”
发布时间:2009-06-10 18:01:16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
阳光洒向贫困学子 CFP供图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宣布,今年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的18亿增加到95亿元,明年达到200亿元”。
当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地质专业的2006级新生、来自吉林农村的蔺丽娜得知这一消息时,再一次流下了感动而幸福的泪水,她说,在她的人生道路上,这种感动的泪水已经太多。
“‘希望工程'让我读完了高中”
2003年,即将读完初三的蔺丽娜家中突生变故,母亲得了肺气肿。治疗这样的病,对于一个靠三亩水稻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给母亲治病,50多岁的父亲忍痛卖掉了家中唯一的房子。在亲戚的资助下,田地边搭建的简易活动板房成了他们的“家”。
坚强的蔺丽娜不想放弃求学的机会。她报考了长春市希望高中,享受到了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免校服费的待遇。吉林大学和长春市的领导对她进行过资助,给生活费,给羽绒服;到现在她也不知道是哪些老师经常偷偷地向她的饭卡里存200元钱。在学校里,她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国家助学贷款'让我跨入了大学校门”
2006年,蔺丽娜高中毕业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学习地质专业。面对没钱上学的窘况,蔺丽娜辗转几次,找到了长春市慈善会,获得了2000元的资助。
入学时,蔺丽娜和父亲是搭着家乡的货运车来北京的,可是由于比报到时间提前了一天,他们舍不得住旅馆,也不好麻烦学校,父亲就在学校道路旁的椅子上睡了一夜。
报到当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学校说明了情况。学校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让她办理了入学手续。“我们不会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领导的话让她流下了眼泪。辅导员当即拿出了自己的300元钱,让她作为生活费。不久,她又得到了学校发放的2000元爱心助学金,解了燃眉之急。
“学校的勤工助学体系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
学校为蔺丽娜安排了两个勤工助学岗位。负责分发学院的信件和报纸,每月报酬200元;帮助学校校报编辑部校对稿件,每月150元。“我非常感谢学校,也非常珍惜这两个岗位,这样我每个月就有了350元的收入,生活费就解决了,学校的勤工助学体系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我可以安心地学习了。”
去年12月,蔺丽娜又获得了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同宿舍的姐妹买生活用品时总想着她;放假了,校报的主编老师从自己兜里给了她200元钱,让她给父母带去问候……
为了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蔺丽娜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立了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在内的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仅2006年,学校就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社会资助和困难补助、勤工助学报酬等330多万元,帮助390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合计740.95万元。
“国家的新政策让我坚定了明天的希望”
当从“两会”有关消息中得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投入时,蔺丽娜比其他同学更加激动。“党和政府一直想着我们,国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可以让更多和我一样困难的学生继续读书、深造,资助政策畅通了我们的成才路。我坚信,我们穷孩子的明天也一定会更美好。”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来自农村和矿区的学生占到了7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达到20%以上,人数比较多。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说,“温总理的报告对于我们这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多的高校来说实在太好了,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一定会用好每一分钱,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我会积极回报社会”
地质专业的辛苦可想而知。年轻的女孩子选择地质专业,这可是少之又少。蔺丽娜之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想艰苦专业报考人数会比较少,收费可能也会低些,而且我家就在山区,平时我们只能采点蘑菇什么的,山的下面没有得到开发,我学地质,就是想为开发家乡的山区作出点贡献,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些。我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也要在将来更加积极地回报社会”,受到资助的她时刻想着感恩与回报。每天早上六点,当同学还在睡梦中时,她已经起床读书了。干着两个勤工助学岗位的她,成绩依然在班级名列前茅。
蔺丽娜是不幸的,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担负着柔弱双肩不该肩负的责任;蔺丽娜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我们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爱,有同学的热心照顾,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蔺丽娜,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在春雨的滋润下成才!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 张玉强 董会泽)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