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工矿泰斗孙越崎铜像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揭幕
发布时间:2009-06-16 15:43:49 作者:崔雪芹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
本报讯 6月15日上午,我国工矿泰斗孙越崎先生铜像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隆重揭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杨仁树主持了揭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出席揭幕仪式。国内煤炭、石油等各界有关人士,孙越崎家属代表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千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孙越崎先生铜像总体高度为254厘米,其中像身高74厘米,基座高180厘米。铜像栩栩如生,一如他以往的亲切、质朴、睿智和坚毅。温家宝总理题写的“孙越崎先生”五个大字镌刻在底座正面之上,底座背面雕刻了孙越崎先生的简介。
孙越崎(1893~1995),作为著名的爱国人士、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他一生抱着科技兴国的理念,艰苦奋斗,为我国煤炭、石油事业的开发建设和人民革命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4年孙越崎率队在陕北延安一带勘探石油,打成了中国人主持的第一口石油矿井。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港口被封锁,油源断绝,时任甘肃油矿总经理的孙越崎先生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与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石油基地——玉门油矿,其产量几乎是国产油的全部,被誉为“中国的煤油大王”,并因此被授予金质奖章。
1948年10月以后,时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先生,为了保护旧中国仅有的一点工业家底,甘冒生命危险,确定了“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办理移交”的方针,将资源委员会所属近千个大中型厂矿企业及三万多科技、管理人员完整地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49年他在香港策动了资源委员会香港国外贸易事务所起义,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稀有金属和矿产品移交给人民政府,受到了毛泽东的嘉奖。
解放后,孙越崎先生回到北京参加人民政府工作,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欢迎。他曾任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唐山市、河北省民革主任委员。1979年起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监委主席、名誉主席,还曾担任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煤炭部的顾问。1983年他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组长后,多次组织三峡工程调查研究讨论,还亲自率组实地考察、撰写报告,向中央提出建议;他通过京外实地调查提出加速北京煤气和华北油田天然气用管道运送到北京,使用清洁能源的建议;他还赴内蒙古协助解决小煤窑安全生产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关于煤炭立法,保护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等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在他的晚年,仍为促进两岸沟通、和平统一事业而奋斗不已,并于1992年受到江泽民的接见。
孙越崎先生与中国矿业大学有着不解之缘,为该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抗战前夕,孙越崎担任河南焦作中福煤矿总经理期间,曾任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前身)董事会董事长。他努力理顺学院管理体制,积极向学院增拨办学经费,多次亲临学校向师生讲演,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给莘莘学子的成长以极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源回收研究中心顾问的吴京先生曾深情回忆,正是孙越崎先生当年讲演中“钢铁是机械之母,煤为动力之源”,激励了他为我国煤矿工作近50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越崎排除万难,力主实施焦作工学院师资、设备、图书等整体西迁,并以此为基础与与北京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组建西北工学院,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正是在孙越崎奠定的焦作工作院的基础上,1950年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又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学院路“八大院校”之一;学校先后于1960年和1978年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成为一所直属教育部管理,具有矿业与安全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的高校。
据悉,今年该校将迎来百年华诞,将在10月16日孙越崎先生生日这天隆重举行校庆庆典。在6月15日的揭幕仪式中,现场千余名师生将合唱源起于1934年焦作工学院时期的校歌把揭幕仪式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