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开幕!教育部发布会聚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2024年1月29-31日在上海共同举办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大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

2024-01-26 浏览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新一代监测仪有望准确预报地震

发布时间:2009-06-08 16:57:29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点击:

10月20日,由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成都地震生命线座谈会”在成都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顺利召开,来自中美的权威地质专家,就地震预测、监测,以及地震后通讯、交通、电力等生命线系统的修复、重建问题进行研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何满潮现场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拟动态实验,认为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出地震前板块运动曲线有一定不寻常的规律,相信之后通过地震预测、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完善,在相应的断层安放监测仪器,可以成功在地震前实施较为准确的预报。

新一代监测仪有望一个月后诞生

汶川大地震后,何满潮和他的项目组做了一个汶川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地震有没有可能预报。昨日的座谈会上,他通过电脑现场演示了模拟实验。在演示动画上,龙门山山脉的两个板块运动曲线十分活跃,两条运动曲线随着时间变化不断集中,最终会合到了一个平衡点。陡然之间,两条曲线从会合处相继快速拉低,紧接着,第一块板块开始剧烈运动着,紧接着第二块板块同样发生巨大的震动和位移,地震发生了……

何满潮介绍,其实模拟实验演示的就是地震作用力的过程,是对汶川地震应力变化现象的物理实验。地震应力增加,从小到大有一个过程,两股力量不断集中,突然出现陡然下降的现象,就是一个漫长的力量聚集然后再释放的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到,在地震发生前,断层的运动曲线是活跃的,也是异常的,可以从中计算和分析出力的走向。这也就是说,其实地震前,板块运动的曲线已经发出了警报信号,如果通过监测仪器及时捕捉到这种信号,就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地震。此次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大地震,但在此前很长一段时期,这个区域都是相对平稳的,但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积聚力量,最后才统一释放。其实,如果一个板块经常有一些小的震动,不断地释放力量,反而不容易发生大地震。他认为,可以在几个断层区域安放一些经过特殊研制出的监测装置,监测断层的运动状况,如果该板块有发生大地震的迹象,力量积聚到地下2公里处,监测仪器就能够提前监测出来。这意味着,震前信息可以提前成功预报的时候为时不远了。

何满潮还通过中国矿业大学的灾害远程实时监测网,让处于成都的专家们第一时间观测到了陕西震区的岩石层每一步的运动变化。何满潮说,改进后的监测仪将每分每秒记录岩石层的运动轨迹,并第一时间传回数据。新一代监测仪,大概在一个多月后就能研制成功。而这种监测仪,也有可能作为地震预报监测系统的雏形,用同样的原理经过进一步实验和改进,用于地震预报。

“我相信,如果最终地震预报系统研制成功,一定是在中国。”何满潮信心满满。

专家:保证震区一周内恢复水电

“水、电、通讯、交通、地下管网等,全部都是地震生命线,这些是发生地震后,所有灾区人民不能缺少的生活条件。”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地震生命线委员会主席邓国权建议,重建道路,应多角度入手,不要局限一条通道;而桥梁加固过程中,应在支柱部位采取集中加固的方式,保证桥梁的承重力;在污水处理、水电安装,光纤通道铺设等方面,也必须提前做统一的规划,做好后备应急方案。“我希望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以后一旦再发生地震,能够保证震区内一周内全面恢复水电供应。”

大坝专家戴尔·山农演示了此前美国一水坝震后溃坝的全过程。他表示,在过去100多年内,美国因溃坝死亡人数总共有1万多人。而一个安全的大坝,在于设计、施工要有很好的管理。他自己参观了位于北川、都江堰等地震灾区的大坝,认为虽然这些大坝处于震区,但选址并没有问题。如果大坝发生严重毁损需要重建,最好就是原地重建而非另外择地。因为修建一座大坝,肯定就地质条件、环境等方面做过全方位的调查,只要在抗震等级和设计等级方面提高标准,大坝周围居住的居民不要太密集,重建的大坝能够保持稳固和安全。

今日,中美专家将前往虹口等地继续考察,并将对虹口安放监测仪的位置做进一步确认。

上一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立开放式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下一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指导讲座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