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执着而坚毅的身影,60年来始终将承载着一颗赤诚与智慧的身心献给了祖国的煤田地质事业。
从英俊青年到耄耋老者,至今虽是84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每天坚持上网查阅资料,关注煤田地质领域新进展,关注有机岩石学新变化,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他就是我国有机岩石学奠基人、著名煤田地质学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金奎励教授。
金奎励教授近照
率先垂范 教书育人
金奎励教授,1926年4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大地上肆意践踏,百姓背井离乡、饱受欺凌。这使他从小就坚信: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不做亡国奴,只有读书才能救中国。1938年秋至1944年夏,他从重庆南开中学与合川国立二中高中毕业。1944年秋,金奎励任公路总局重庆海棠溪办事处办事员。1945年1月,他进入江津白沙大学先修班理科学习并肄业。1945年秋,金奎励考入四川南溪李庄同济大学机电系。1946年10月,因向往自由与包容的学习氛围,他转入到北京大学地质系。1950年毕业后,经国家分配来到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中国矿业学院任教。
解放后的新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百业待兴,而搬迁到天津的中国矿业学院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金奎励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之中。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成功。他精力充沛,身兼多职,行政与教学工作双肩挑。一方面,金奎励担任焦作工学院搬运组组长,负责运送图书和设备,并从事基层工会秘书工作;另一方面,他承担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先后给露天、采矿、建筑、测量四个外专业及本地质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矿床与勘探、煤田地质与勘探、构造与地史等课程,以及教授煤田地质学、煤岩学与煤化学、矿井地质等多门课程。他亲自授课的本科生遍布全国地质行业,人数之多难以统计。同时,他给研究生开设了世界煤田地质、煤岩学、显微镜光度术、煤田古构造研究、有机岩石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金奎励教授围绕着煤岩与应用、古构造与遥感、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等方向进行综合培养,他告诫学生学习知识、钻研业务要有独到之处,这样才能脱颖而出。他不仅对学生们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对其生活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学生们的亲属来校,他也尽可能在百忙中前往探望。如遇到慕名而来求教的人,金奎励教授总是随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示范,甚至不惜耽误吃饭或休息时间。从1983年以来,金奎励教授以煤岩学和有机岩石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指导和培养了30名硕士生、15名博士生,其中大多数都已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金奎励教授在野外勘查现场仔细查看岩石
除了给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金奎励教授还培训过越南、朝鲜和国内大中专院校的进修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他一人组织了一年制现场技工的矿井地质培训班,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函授与面授,并真正到矿井下摸爬滚打,以身示教。他还兼职湘潭矿业学院和石油大学的教授,亲自到湘潭授课半年。半个多世纪以来,金奎励教授深入到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单位讲学,其中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地院,山西、山东、淮南、西安等院校,北京焦化厂煤化工高工研修班,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大庆、胜利、湛江、大港、无锡石油地质等石油部门,河南、青海、甘肃、宁夏、江南等煤田地质局,以及广州地化厂、兰州地化所、北京石油地质所等。1984年,金奎励教授面向全国开办了显微镜光度术学习班,有力地推动了有机岩石学的研究和发展。此外,他还曾受邀到台湾给中国石油公司员工讲课。
几十年来,金奎励教授热心于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历任国家储量委员会评论员、重庆市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33-35届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煤岩学会会员、国际煤岩学及有机岩石学会会员等学术职务,并是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他主持召开了国内五届煤和有机岩石学会、两岸四届资源与环境地化会议、第40届国际煤岩学会,接待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代表,组织召开了第23届国际有机岩石学会等,为推动学术交流活动而奔忙。2007年,国际有机岩石学会授予金奎励教授JohnCastano荣誉会员奖,以表彰他在有机岩石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是该学会首次将最高荣誉奖授给中国学者。
结合他的研究工作,金奎励教授参与编写了《中国煤田地质学》、《煤田地质学》、《中国煤岩学》等教材,撰写了《京西安家滩古生代煤系与煤层综合研究》、《有机岩石学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当代煤及有机岩研究新技术》、《新疆准噶尔侏罗系煤成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沼沉积与煤成油》、《当代煤及有机岩研究新技术》等专著。在长达50余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金奎励教授孜孜不倦,勤耕不辍,独立或合作发表中英文论文228篇,英、德译作4篇,专利1项。他主持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攻关等科研项目5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金奎励教授出席第23届国际有机岩石学会会议并作演讲
勤勉治学 力求创新
金奎励教授是一位科学研究中的勤奋开拓者。他长期从事煤田地质、煤岩和有机岩石学研究,是中国有机岩石学的奠基人,并掌握着文献和资料以及学科的脉搏和方向,与国内外学者联系密切和往来参访。他十分重视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主张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和有机岩学学科的研究,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金奎励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煤再次深成变质作用的学术观点,比德国学者在1979年提出的再煤化作用早了20余年。他率先证实了古生代煤区域热变质作用的存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煤变质作用观点。1961年,他提出了同我国东南沿海煤接触变质区域性,并运用槽台大地构造观点首次总结出我国含煤建造的成因类型和聚煤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70年代末期,他在国内各学会会议上积极宣传有机岩石学,并在国家“六五”攻关学习班及有关单位授课,率先将显微镜光度学推广到国内化石能源界,为镜质组反射率在我国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至90年代,作为国内有机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金奎励教授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成果。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年轻的第四纪褐煤,厘定了早期煤化作用的阶段性,提出了高热场叠加频繁地震导致异常煤化作用的学术观点,并得到国际煤地质界公认。他主编了1:200万南方13省区石炭——二叠系热演化图,为我国南方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深入调研,金奎励教授提出了沉积有机相、储集岩相等新的学术观点,建立了中国沉积有机质类型划分方案,成功研制了激光显微热解色谱——质谱联用装置,研发了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激光诱导荧光新技术及煤岩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形成了我国有机岩石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其有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烃源岩评价、煤成烃研究、矿井瓦斯突出机制探讨等方面,为中国有机岩石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对构造古地理控煤和煤质变化规律、遥感用于环境和瓦斯监控、井下槽探应用和煤矿瓦斯均进行过研究。
金奎励教授(中)荣获国际有机岩石学会荣誉会员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奎励教授还侧重于煤岩及其应用、有机岩石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他提出了富氢基质镜质体对煤成油的贡献,以及泥炭与软褐煤的组分划分。他深入研究了煤层气、煤成气、煤成油以及配煤焦化和引用自动化、荧光、激光诱导荧光等,并对煤和有机岩的应用创用了新的技术方法,包括显微镜光度术、煤岩自动测试、包裹体测试、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傅里叶红外、染色、质谱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显微热解色质连用等。同时,他建立了全岩组分和干酪根与孢粉体系统一分类、源岩分类、煤和干酪根基本结构。他提出了组分和地质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双重属性及其系列参数,建立了沉积有机相和储集相在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与评价方法,并在热史恢复和反演参数等方面做出了成绩。
金奎励教授还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不懈跋涉者。他一贯严于律己,不断提出更高的人生追求。解放前他是个进步学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以满腔热情和真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30多年的愿望终于在1984年得以实现。1994年,金奎励教授带领课题组年轻教授赴新疆吐哈油田开展地质调研,在火车上不慎滑倒,致使大腿肌肉拉伤。他谢绝了课题组将其送回北京治伤的请求,坚持住在油田医院悉心指导调研工作,一个月后当他回京时,肌肉已经严重萎缩,不得不进行肌肉移植大手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老伴曾铭章女士因病长期卧床,年近70岁的金奎励教授悉心照顾,十分辛苦。此外,他仍坚持组织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和指导学生,使我国有机岩石学研究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60年来,在我国煤田地质教学和科研之路上,金奎励教授热爱祖国、追求真知的学者风范,严谨勤奋、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正直坦荡、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百折不挠、不畏艰辛的精神品格,不但使他攀登上了科学的高峰,而且也激励着年轻教师、科学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们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